大千世界有很多动物知识需要我们了解,了解这些动物知识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,从而让我们领略物种的多样性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【太平鸟(图)】百科知识点这篇内容,希望大家认真阅读。
太平鸟(学名:Bombycilla garrulus)为鸟纲太平鸟科的鸟类。体长18厘米,翼展34-35厘米,体重40-64克,寿命13年。属小型鸣禽,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,头部色深呈栗褐色,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,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,位于羽冠两侧,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颏、喉黑色。翅具白色翼斑,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。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。
栖息于针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。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,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。主要以油松、桦木、蔷薇、忍冬、卫茅、鼠李等植物果实、种子、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。体态优美、鸣声清柔,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。
分布于欧洲北部、亚洲北部和中部及东部、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。
太平鸟的雄性成鸟:额及头顶前部栗色,愈向后色愈淡,头顶后部及羽完灰栗褐色;上嘴基部、眼先、围眼至眼后形成黑色纹带,并与枕部的宽黑带相连构成一环带(枕部的宽黑带被羽冠扰盖);背、肩羽灰褐色;腰及尾上服喻褐灰至灰色,愈向后灰色愈浓;翅覆羽灰褐色;初级覆羽黑色雎鲜明白端,形成翅班;初级飞羽黑色,自第2枚以内的外翈端部以及内翈端缘有明显的黄色狭斑;次级飞羽外翈黑色具白羰斑,内翈黑褐色;次级飞羽的羽轴延伸出羽端2-8mm,形成扁片红色蜡质突起;尾羽黑褐色,近端部渐变为黑色,羽端有5-7mm宽的黄端斑;中央2对尾羽羽轴的端部红色,并向外伸出红色的细针状蜡质突起(在旧羽常因磨损而不显)。颏、喉黑色;颊与黑喉交汇处为淡栗色,其前下缘近白,形成不清晰的颊纹;胸羽与背羽同色,腹以下褐灰;尾下覆羽栗色。
雌性成鸟:羽色似雄但颏、喉的黑色斑较小,并微杂有褐色;初级飞羽羽端的黄色缘较雄鸟小,有的标本呈淡黄或近白色;次级飞羽端的红色蜡突极小;尾端黄色较淡。
虹膜暗红色;嘴黑;脚、爪黑色。
大小量度:体重♂52-65g,♀43-64g;体长♂174-212mm,♀180-205mm;嘴峰舍♂10-12mm,♀10-12mm;翅♂112-121mm,♀105-120mm;尾♂59-70mm,♀60-76mm;跗蹠♂18-23mm,♀18-23mm。(注:雄性-♂;雌性-♀)
主要栖息于针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,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现于杨桦次生阔叶林、人工松树林、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,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、城市公园等人类居住环境的树上。
【太平鸟(图)】百科知识点这篇内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,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多接触一些动物百科知识点,这对我们了解动物很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