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需要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。只有我们不断的提高,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知识。教案是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,下面是我们学大得专家们为大家带来的2015初二语文课文教案-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二,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。
学习目标:
1、感受古藤的美和悲,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、善、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。
2.培养学生欣赏美、保护美的意识。
教学过程:
导入:图片。
有这样一位老先生,他被人们尊称为“国学大师”、“学界泰斗”“国宝”。2006年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亲自到医院去看望他,祝贺他95岁生日。温总理高兴地说:“您写的作品,如行云流水,非常耐读,有几篇文章我读了几遍。”
这位老人就是季羡林。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他的《幽径悲剧》。
一、初步感受悲剧:
师:请同学们朗读文章,做好圈点批注。
要求:1、划出能打动你的句子。2、划出有疑问的句子。
学生朗读课文,同时做圈点批注。
师:课文读完了,你认为课文描述的是什么样悲剧?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。
生:我认为写的是一株藤萝被毁的悲剧。
二、感受幽径之美:
师:很好。鲁迅先生曾这样解释悲剧, “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”越美的事物被毁灭,其悲剧性就越强烈。
课文的题目是《幽径悲剧》,现在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,找出写幽径中美的事物的句子,读给你的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。
学生划出句子,小组内交流。
师: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。找学生朗读自己发现的美的事物的句子。
生:“不知名的小花,从春天开起,过一阵换一个颜色,一直开到秋末”。写出了春天的花,四季不同。
师:山花烂漫,摇曳多姿,很美。
生:“到了夏天,山上一团浓绿,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。林中林中小鸟、枝头鸣蝉,仿佛互相应。”写出了夏天的绿。
师:林中小鸟、枝头鸣蝉,互相应答,趣味无穷,很美。
生:“此时绿叶接天,红荷映日。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,向上,向上,向上,欲与天公试比高,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,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”。写出了夏天的荷花的生机给人力量。
师:尤其是“向上,向上,向上”。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杨万里的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。
生:“秋天,枫叶变红,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,凄清中又饱含浓烈”。写出秋天的松柏很绿。
师:火红的枫叶、碧绿的松柏,相映成趣,很美。
生:“一到冬天,当然都有白雪覆盖。在湖中,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。但是在山上,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,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,绿色更加浓烈,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,自己一手弥补过来,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。”写出冬天松柏的绿。
师:白雪皑皑中,松柏翠竹更有生机,很美。
师:幽径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可以欣赏,那么作者最钟爱的是幽径的什么?
生:“藤萝。它既无棚,也无架,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,盘曲而上,大有直上青云之概。因此,从下面看,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,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。每到春天,我走在树下,眼前无藤萝,心中也无藤萝。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,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,抬头一看,在一团团的绿叶中——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,哪是其他树的叶子——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,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。直到此时,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,顾而乐之了”。作者从形、花色、香味、声音,写出了藤萝的美。
师:这位同学分析非常透彻,写出了藤萝香气袭人、花色怡人
师:还有想补充的吗?
生:“它在这里已经待了二三百年,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。它虽阅尽人间沧桑,却从无害人之意。每到春天,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。”,写出它的善良。
师:这位同学不仅发现藤萝的外在美,更发现了藤萝的内在美,藤萝非常友善,而且每年把美丽的花朵奉献给人们。
生:“茫茫燕园中,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。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。每到春天,我在悲愤、惆怅之余,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。每次走在它下面,闻到淡淡的幽香,听到嗡嗡的蜂声,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,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”。写出了藤萝给我安慰。
师:藤萝非常善解人意,无声地安慰着我。
师:还有想补充的吗?
教师小结:
罗丹曾经说过: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我们有一双慧眼,季羡林也有一双慧眼,他发现了这条四季景色优美的小径,发现了这株秀外慧中的藤萝,因此, 作者每次走过这条小路,心情都是快乐,感觉都是幸福的。但是,从某一天开始,他却不愿意、不敢、甚至有点害怕走这条小路,因为那株藤萝被毁了。
三、感受古藤萝之悲
师:找一名学生朗读第11段,我们来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的悲剧。
一名学生读文章的第11段。
师:谈谈你的感受最深的语句。
生:“今年春天,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,我的眼前一闪,吓了一大跳: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,忽然成了吊死鬼,下面被人砍断,只留上段悬在空中,在风中摇曳。”。“吊死鬼”一词写出了藤萝被毁的惨状。
师:“吊死鬼”一词,也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。
生:“再抬头向上看,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,还在绿叶丛中微笑。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,自己赖以生存的树干已经被砍断了,脱离了地面,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”。“微笑”一词,写出了藤萝被毁了,还在笑,因为它不知道被毁了。
生:“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,自己赖以生存的树干已经被砍断了,脱离了地面,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。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,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,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”。把失根的藤萝比作是失去母亲的孤儿,很惨。
师:是啊,从此藤萝就无依无靠了。
师:还有补充吗?
师: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,有一个词深深打动了我,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。那就是“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,还在绿叶丛中微笑”中的“微笑”一词。藤萝此刻笑容,天真无邪,温暖着每一个过路人的心。它们浑然不知赖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断。我们可以相像,在以后的日子里,这些美丽的花朵是怎样一点一点的,失去了娇艳的颜色,渐渐的枯萎,生机是怎样一丝一丝的,从藤萝的生命中抽走!此刻, 绽放着最灿烂笑容的花朵,和被砍断根的惨象,形成巨大的反差,这幅画面惨不忍睹,让我们震撼、为藤萝的不平、心痛。这就是藤萝的悲剧。
四、感受作者之痛:
师:这株藤萝,离我们家只有二三十歩,就像我的邻居一样;它陪伴了我二三十年,美丽着我来来回回的脚步,温暖了我那颗受伤而孤独的心,它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。现在,这棵藤萝被无情的毁掉了,我的心境如何?
师:我们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第13、14段。
一名学生读课文。
师:你低沉的语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心痛。请找出你感到痛心疾首的句子,来给大家读一下。
生:“但是,这也不行。眼睛虽闭,但耳朵是关不住的。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,细如蚊蝇,却依稀可辨。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。”写出了作者听听到藤萝哭泣。
师:实际是作者自己的心在哭泣。
生:“从此以后,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,我真有点怕走了。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,它真像吊死鬼一般,让我毛骨悚然。非走不行的时候,我就紧闭双眼,疾趋而过。心里数着数:一,二,三,四,一直数到十,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,吊死鬼不会看到了,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。此时,我简直是悲哀至极,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?”作者不敢走那条小路了,怕看见藤萝的惨状。
师:是啊,最喜欢走的小路,现在却最怕走。作者无法去面对那种惨象;当然对自己无力去保护它,也感到愧疚和自责。
生:“它感到万分委屈,又投诉无门。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。每到月白风清之夜,它会走出来“显圣”的。在大白天,只能偷偷地哭泣。山头的群树、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,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,寸步难行,只能无言相对。在茫茫人世中,人们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,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?于是,它只有哭泣,哭泣……”写出藤萝的委屈、不平。
师:是的,作者听到藤萝的哭诉,感受到藤萝的委屈、不平,却又投诉无门。
藤萝只能“哭泣,哭泣,哭泣”。
师:我们在读的时候,语调要低沉,要读出作者心中的痛。我们一齐来读第13、14段。
学生齐读课文。
五、探究悲剧的原因
师: 藤萝被毁,令人悲痛。那么,有没有令作者更痛的原因?我们来齐读最后两段。
学生齐读。
师:这个问题,先独立思考,然后小组内交流。
学生思考、交流。
师: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。
生:“在茫茫人世间,人们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,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?”写出人们不关心藤萝的生死。
师:是的,人们忙于争名争利,无人关心藤萝。
生:“倘若问燕园中人,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,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,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。”写出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株藤萝。
师:还有补充的吗?
教师小结:
没有任何人注意、关心藤萝。这是人们对美的漠视、冷淡,连面对这如此美丽的藤萝,都能够视而不见,不关心,不动心,这就是人性中的淡漠。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淡漠,面对着灿烂的、有着二三百年历史的藤萝,有人就能狠下毒手。正是这种人性的冷漠,生活中有更多的悲剧在上演:不仅仅是植物被毁,美丽的风景被破坏,更有甚至者,歹徒明目张胆地抢劫,竟然没有一人出来制止;孕妇晕倒在街头,路人竟然袖手旁观……这一幕幕,怎能不令人伤心,令从事教育多年的作者痛心。因此,藤萝被毁,是幽径的悲剧,是燕园的悲剧,更是人的悲剧。
六、走进季羡林
师:男儿有泪不轻弹,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,你怎样看待其人?
生:作者很善良,他很关心小动物。
生:作者能够维护真、善、美。
师: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?
生: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,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,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,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;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,压到了我的身上。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,只有我自己来背了。奈何,奈何! 但是,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,永远永远地背下去。”
生:四个“偏偏” “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,只有我自己来背了”。“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,永远永远”。
师:一个为了维护真善美而奋斗到底的老人。
教师小结:
透过《幽径悲剧》,我们看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季羡林,一个用哲人眼光看待生活的季羡林,一个胸怀天下的季羡林。正是这种高贵的品质,感动着我们,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。
2006年,他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:
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,他把心汇入传统,把心留在东方。
七、作业:
阅读宗璞的《紫藤萝瀑布》和季羡林的《二月兰》,进一步体会《幽径悲剧》中作者的情感。
以上就是我们学大的专家们为大家带来的2015初二语文课文教案-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二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一篇课文。